幼儿园中班故事教案(通用14篇)
幼儿园中班故事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愿意用语言、动作表现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知道不同的动物脚的数量也不一样,产生了解动物的兴趣
3、学习词语:又轻又巧、蹦蹦跳跳、大摇大摆、横冲直撞。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观看多媒体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今天的天气可真好啊,草地上边来了很多的小动物,它们是谁呢?
1、 (出示小鸡图):它是谁呀?
小鸡有几只脚呢? 那你知道它是怎么走路的吗?谁来学一学?(学习词语:又轻又巧)
2、(出示小兔图)谁又来了?
小兔子有几只脚?它是怎样走路的?大家一起来学一学。(学习词语:蹦蹦跳跳)
3、 咦!这是谁,你们知道吗?(出示螳螂图片)它有几只脚啊?
六只脚的螳螂是怎样走路的呀?谁来学一学?(学习词语:大摇大摆)
4、(出示螃蟹图片): 螳螂有六只脚,有一个动物它的脚比螳螂还要多呢,我们来看看会是谁呢?(螃蟹 )
螃蟹是怎样走路的?谁来学学?(学习词语:“横冲直撞”)
二、欣赏、理解故事。
师:你们知道这些小动物到草地上去干什么吗?我们一起来听个故事,听完故事就知道了,故事的名字叫《数脚》。
1、 幼儿听故事的前半部分。
小动物来到草地上干什么呢?
小鸡怎么说的?小兔、螳螂、螃蟹是怎么说的呢?
师:小动物们正说着,这时候谁来了?
2、 幼儿听故事的后半部分。
小蜈蚣到底有多少只脚?
三、 再次完整欣赏故事。
数脚这个故事有趣吗?我们一起再来听一遍好不好?听时,老师 有个要求,当故事中出现哪个小动物时,你们就大声地说出它有几只脚,再一起学学它走路的样子。小动物帮小蜈蚣数脚时,小朋友也来帮着一起数。
四、 扩散思维,进行迁移。
师:听了这个故事我们小朋友知道了小鸡有两只脚,小兔有四只脚,螳螂有六只脚,螃蟹有八只脚,蜈蚣有四十二只脚,那除了故事中出现的这些动物你还知道什么动物?它有几只脚?
幼儿园中班故事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真倾听故事,知道故事名称,理解故事内容。
2、围绕故事情节的发展展开讨论,鼓励幼儿用较清楚的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初步尝试续编。
3、知道世界有了缤纷的色彩才变得美丽,愿意争当保护环境的小天使。
【活动准备】
1、背景图一幅,蓝色小汽车、海龟等活动教具。
2、教师事先熟读故事。
3、故事《蓝汽车》课件。
【活动过程】
一、通过语言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你们见过大森林吗?它是什么颜色的呢?你见过车灯能伸缩的蓝汽车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发生在森林里的故事。
二、出示蓝色小汽车,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边演示教具边讲述故事1~3小节后提问:
(1)蓝汽车来到森林后做了些什么?
(2)它为什么要把一切都变成蓝色?(幼儿猜测,引起悬念,激发兴趣)
(3)你喜欢这个蓝色的世界吗?为什么?
(幼儿自主活动:喜欢蓝色的站在一组,不喜欢蓝色的站在一组。并让幼儿说出选择的理由。)
(4)在蓝色的世界里,蓝汽车会有危险吗?(在幼儿的又一次猜测中激发幼儿的扩散性思维的发展。)
2、教师继续有表情地讲述故事至最后第二小节后提问。
(1)在蓝色的世界里,蓝汽车发生了什么事?
(2)蓝汽车为什么会掉进大海呢?
(3)是谁把蓝汽车救上来的?又对它说了些什么呢?(学说乌龟爷爷的话)
三、自由创想并尝试续编故事结尾。
师:乌龟爷爷说的对,世界不能是一种颜色。这可怎么办呢?
1、幼儿讨论:你们有什么办法能把蓝色世界变得美丽多彩吗?
2、提问:听了海龟爷爷的话,蓝汽车会怎么做呢?
3、幼儿进一步讨论并尝试创编故事。
师:听了海龟爷爷的话,蓝汽车到底怎么做的呢?让录音机来告诉我们吧。
四、完整欣赏故事并小结。
1、提问:刚才我们听的故事叫什么?听了海龟爷爷的话,蓝汽车是怎么做的?
2、师幼共同小结:蓝汽车知道自己错了,又把蓝色的世界变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我们相信它以后一定会爱护花草树木,再也不搞破坏了。那以后我们该怎样保护美丽的世界呢?
观察图片:教室里玩具乱、操场上有口香糖、小弟弟摘花等看了以后你会怎么做?鼓励幼儿争当保护环境的小天使。
附故事《蓝汽车》
在大森林里,有一辆蓝汽车,他的车灯是两只管子。扑哧,扑哧,管子能喷出蓝颜色。蓝汽车认为蓝颜色是最好看的颜色,于是他就到处乱喷。
小猴子正在爬树,蓝汽车一喷,小猴子就变成了蓝猴子。蓝猴子玩累了,回到家里,猴妈妈说这不是自己的孩子,要把他赶出去。小猴子呜呜地哭了。
蓝汽车看到什么,就把什么变成蓝颜色。红房子变成了蓝房子,各种颜色的花变成了蓝花,连所有的动物也变成了蓝动物,整个世界都变成了和蓝天一样蓝了。蓝汽车高兴极了,他觉得这才是最美的世界。
有一回,蓝汽车开到了海边,他看见大海,以为是一片蓝草原。他说:“呀!多美的一片蓝草原呀!”说着,他就直望前开。只听“扑通”一声,蓝汽车掉进了大海。咕嘟咕嘟他喝了好多水。“救命啊,救命啊!”他喊起来。正巧,海龟爷爷游来,把蓝汽车背上了岸。
海龟爷爷问蓝汽车:“蓝汽车,你怎么往大海里开呀?”蓝汽车说:“我还以为大海是蓝草原呢!”
海龟爷爷看了看森林,咦!怎么都变成蓝色的了?蓝汽车说:“那是我喷的呀!”这下,海龟爷爷全明白了。他拍拍蓝汽车,告诉他:“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不能只是一种颜色啊!”
听了海龟爷爷的话,蓝汽车会怎么做呢?
(蓝汽车有跑到海边,伸出管子,吸了一肚子的水,开道森林里,哗哗哗,给森林洗了个澡,给花儿洗了个燥,给房子洗了澡,给小猴子和所有的动物都洗了澡。这回啊,蓝汽车觉得,五彩缤纷的世界比只有一种颜色的世界美多了。)
幼儿园中班故事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安静地倾听故事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2、学习用较连贯的语言讲述水果屋的组成。
3、感受秋天水果丰收的喜悦,体验设计水果屋的乐趣。
活动重点:幼儿能注意倾听故事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活动难点:幼儿会用连贯的语言讲述水果屋的组成。
活动准备:
1、故事录音、PPT。
2、未涂色的各种水果图片;3、蜡笔、胶水。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幼儿观看"果园",感受秋天水果丰收的景象。
1、出示P1,提问:"果园里有哪些水果?它们是什么样子的?"2、教师以"这是谁的果园?(熊猫妈妈的)"引出故事。
(二)边看PPT,教师边讲述故事。
1、教师讲故事:从开头讲至"…… 怎么办呢?"2、提问:"谁来帮熊猫妈妈和熊猫宝宝想办法"?
引导幼儿大胆讲出自己的想法。
3、教师出示水果屋图片。
引导幼儿观察"屋顶(墙上)上有什么?用什么做的门(窗)?"启发幼儿讲述。
4、教师继续讲故事,"熊猫妈妈和熊猫宝宝盖了间水果屋,还做了什么事情?"
(三)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1、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2、提问:"熊妈妈和熊宝宝盖了间什么?他们是怎样盖的水果屋?"引导幼儿完整学说"用做屋顶,用做墙,用做门,用做窗,盖了一间美丽的水果屋。"
(四)幼儿分组设计水果屋并大胆讲述。
1、出示水果图片让幼儿根据水果特点涂色。
2、教师出示房子图片,让幼儿根据故事内容粘贴相应的水果贴片。
附:故事《水果屋》
秋天到了,水果丰收了!熊妈妈的果园里到处都是水果,红红的苹果、碧绿的西瓜、黄黄的梨、粉AA的桃子……真是好看极了,熊猫妈妈乐得嘴巴都合不拢了。
一天,熊猫妈妈和熊猫宝宝早早的来到果园里采摘水果。它们摘了一个又一个,装了一车又一车。熊猫宝宝在前面用劲地拉,熊猫妈妈在后面使劲地推,"嘿呦嘿呦、嘿呦嘿呦",他们高兴的把一车车的水果运回了家。熊猫妈妈看到有这么多的'水果,高兴得说:"今年可有水果吃了。"可是,水果好多呀,屋里塞得满满的,连院子里堆得也到处都是。熊猫妈妈和熊猫宝宝没地方住了,只好睡在外面。天好黑好冷,熊猫妈妈和熊猫宝宝都冻得睡不着觉,在院子里走来走去。小熊猫着急地说:"妈妈,我们没地方坐、没地方站,也没地方睡觉,这可怎么办呢?"熊猫妈妈想了想,大声说:"有了,有了,我们用水果盖间屋子吧。"第二天一早,熊猫妈妈和熊猫宝宝就忙开了。他们用红红的苹果做屋顶、用碧绿的西瓜做墙、用黄黄的梨做门、用粉红的桃子做窗……盖了一间美丽的水果屋。熊猫妈妈还把许多水果分给了邻居们,熊猫宝宝又请来了小兔子、小花狗到家里来做客,他们围着香甜的水果屋吃着水果、跳着舞,高兴极了。
幼儿园中班故事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 尝试用表演的方式表达对故事的理解。
2、 乐意为小动物动脑筋想办法,语言表达清楚完整。
3、 知道生气不利于身心健康。
二、活动准备 课件、小动物头饰(小猪、小猫、小兔、小狗)、自制录音(小动物的笑声与“生气虫”的独白)、“生气蛋糕”一个
三.活动流程
倾听想象→观察讲述→尝试表演→完整欣赏
四、活动过程
1、 利用录音 激趣导入
谁在笑呢?他们之间发生一件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听个故事吧
2、观察课件, 理解故事
①观察段一
提问:谁在草地上高兴地玩?他们的歌声、笑声传到了谁的耳朵里?生气虫非常爱生气,看到小动物们这么开心,心里很嫉妒。
提问:生气虫会想什么鬼主意让小动物们生气呢?(请小朋友们猜一猜)
教师过渡语:真有那么多令人生气的事情吗?让我们来看看谁上了生气虫的当?
②观察段二
提问:谁上了生气虫的当? 生气虫想了什么鬼主意让小猪上当?
教师小结:生气虫用生气面粉做了个生气蛋糕,他想让小动物们也整天生气,真是个可恶的家伙。
ⅰ教师以旁白的形式指导幼儿的表演
ⅱ引导幼儿想象并表达角色的语言
ⅲ引导幼儿想象并表演角色的动作与表情
教师提问:吃了生气蛋糕的小猪会怎么样?(启发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说说生气的样子,教师可适当丰富幼儿语言,如火冒三丈、暴跳如雷、气鼓鼓地、气得涨红了脸、气地吹胡子瞪眼睛等)到底怎样?
③观察段三
提问:吃了生气蛋糕的小猪变成了什么?
小猪吃了生气蛋糕竟然成了生气猪,瞧他的肚子气鼓鼓的,越气越大象一只气球似的飞上了天。小伙伴是怎样救他的?成功了吗?结果呢?小动物们在天上会喊什么呀?(救命——)
教师提问:这下可怎么办呢?赶紧想个办法救救可怜的小动物们吧。(幼儿讨论后教师小结并肯定幼儿的想法)
教师过渡语:小动物们听了你们的主意自己也有了好办法。
④观察段四
教师提问:瞧,他们想出了什么好办法?(唱歌)
教师小结:小动物的办法真灵,小猪一高兴,肚子里的气就慢慢消了。大家回到了草地上快乐地游戏,这可把生气虫气坏了,他“嗖”得一声飞上了天,再也下不来了。
3、完整倾听故事
4、迁移拓展
教师小结语:万一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可以找别人帮忙(如与别人谈谈、请别人出主意、听听音乐缓解情绪等)。多生气了对我们的身体不好,我们要让自己天天开心,这样,生气虫就无机可乘,不会欺负我们了。
幼儿园中班故事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倾听故事,了解故事情节,感受狗熊大叔的宽容和小老鼠的聪明机灵。
2、通过对故事部分情节的猜想,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幼儿大胆表述观点的习惯。
活动准备:
背景图一幅,碗一个,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故事教师:"吱吱吱吱,吱吱吱吱!听,谁来了呀?哦,原来是四只小老鼠呀!"咕噜噜,咕噜噜!啊,又滚来了一只碗呀!咚咚咚咚咚咚,这像打雷一样的声音是谁发出来的?哦,大狗熊也来了呀!今天我们大一班怎么来了这么多的客人呀?究竟小老鼠、碗和大狗熊,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吧!"
二、播放课件,分段讲故事《碗屋》
1.故事开头——急得四只老鼠围着大碗团团转)
(1)教师:谁愿意来给小老鼠们出出主意?幼儿自由讨论。
(2)教师小结:我们小朋友真聪明!大家给小老鼠想到了这么多的好办法。快给自己鼓鼓掌。好的,我们来听一听小老鼠们是怎样做的?
2.鼠阿三找到四根树枝——这只碗就送给你们了啦!
(1)狗熊大叔看到自己碗里的蜂蜜被别人吃掉后,它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请个别幼儿来表演)
(2)小老鼠得到碗后,它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3)小老鼠应该怎样把碗搬回家呢?幼儿开动脑筋,大胆说说。
3.小老鼠太高兴了——顶不动
(1)呀!四只小老鼠全被扣在碗里了,怎么办?快帮它们想想办法吧!幼儿自由说说
(2)我们小朋友真能干!小老鼠有没有用到我们的办法呢,我们去看看吧。
4.兄弟们,钻地洞——结束)
(1)刚才余老师讲的故事叫《碗屋》,在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幼儿讲述
(2)结束语:能宽容别人的人,你就会有很多的朋友,让我们都做一个愿意宽容别人的好孩子吧!
活动延伸:
1、幼儿制作小碗;
2、幼儿拿着小碗带上头饰,表演大狗熊与小老鼠的对话。
活动建议:
1.我用实物碗来作为活动的导入部分,引起幼儿的兴趣,使幼儿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对碗的认识,以及对这个特别的碗带来的精彩故事的期待。在这个故事中,让幼儿重点学说形容词,如:甜腻腻、光溜溜等。我鼓励幼儿大胆猜测碗里到底是什么的时候,幼儿情绪非常高涨,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答案。我对蜂蜜做了生动形象的解释,让幼儿对蜂蜜的味道非常期待。我请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想碗除了可以用作房子外,还能有其它什么用途。
2.这个故事有点长,有部分内容没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根据教材内容适当精简故事篇幅,提炼有效性语言。对故事内容的提问也要提高语言的有效性。
3.在活动后面,分段欣赏完故事就进行小结了,建议下次活动可以给小朋友进行分角色表演故事内容,这样就能加深幼儿对故事的了解,以达到预设目标。
幼儿园中班故事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能用语言较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感受体验小动物之间、自己与同伴之间互相关爱的情感。
重点: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难点:体验互相关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故事cd。
2、ppt。
3、纸杯电话。
活动过程:
一、小鸟和小田鼠
1、出示ppt1,你看到了什么?
2、小鸟和小田鼠能在一起玩吗?为什么?
3、你们能帮小鸟和小田鼠想出办法来吗?
4、你们帮小鸟和小田鼠想出了这么多办法,小田鼠也想了一个好办法,是什么办法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ppt2—3。
5、小田鼠在干什么?种了什么?喇叭花像什么?
6、小田鼠到底想了什么办法,我们一起接着往下听。
师:通过播放课件,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内容,有意识地根据故事内容提问。
幼:在教师引导下,大胆想象帮助小鸟和小田鼠解决困难。
二、喇叭花电话
1、出示ppt4。
2、如果你是小田鼠,你会怎么跟小鸟打电话呢?
3、小田鼠首先会怎么说呢?
4、他们到底是怎么打电话的呢,请你们接着往下听。
5、小田鼠是怎样问的?小鸟是怎样回答的?他们还说了些什么?
师:引导幼儿想象自己是小田鼠,以小田鼠的身份和小鸟打电话。
幼:扮演小田鼠,尝试和小鸟打电话。
三、完整倾听故事
1、这么有趣的故事它的名字叫《喇叭花电话》,让我们再来完整地听一听。
四、打电话
1、有了喇叭花电话,小鸟和小田鼠可以天天打电话了,真高兴。今天我也带来了一个电话,和小朋友来打电话。
2、请你们用纸杯电话和自己的小伙伴说说悄悄话吧。
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用纸杯电话来和自己的伙伴说说悄悄话。
幼:两两幼儿用纸杯电话来交流。
幼儿园中班故事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
2、通过游戏,知道日历等是记录或查看日期的工具;学习查看它们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以到朋友家做客的形式,引导幼儿观察十二座“房子”,引起兴趣。
1、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哪几座房子大,哪几座房子小,最小的是哪一座房子?
二、以“年妈妈”赠礼物的方式,出示数学卡:12、28、30、31、365,猜猜与“房子”有什么联系,明确探索任务。
1、幼儿摆弄数字卡并认读。
2、t:你认为数字与房子有什么关系?(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三、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1、教师利用大字卡(逐一出示)讲述故事,在讲述过程中,设置问题,引导幼儿发现大、小“房子”里日娃娃数量的差异和联系。
2、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字卡来回答问题
——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年妈妈共有多少个日娃娃?
——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妈给房子起了什么名字?
——大月房子有哪几座?为什么这些房子比较大?
——小月房子有哪几座?为什么这些房子比较小?
——最小的月是几月?为什么二月房子是最小的?
四、学习查看年历的方法。
1、认识日历、台历和挂历。
2、学习查看年历的方法:认识年份、生肖、月份
3、幼儿尝试在年历上找节日和自己的生日(“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
幼儿园中班故事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内容进行推理,想象故事中图片所表示的意思,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感受伞在不同角度观察所得到不同结果的现象。
3.认识伞的特点与功能。
【活动准备】
1.公主表情图微笑2张、生气3张;四个仆人分别各自1张;伞面图4张;文字“爱画画的公主”。
2.伞一把。
3.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位小客人(出示公主微笑图),你们认识她吗?她是位公主,不过这位公主脾气有点古怪,她不爱说话,只爱画画,所以大家都叫她“爱画画的公主”。今天,老师就来给大家讲这个“爱画画的公主”的故事。
二、课件,讲述故事。
画面1:有一个脾气很古怪的公主,她不爱说话,只爱画画,有一天,她带着四个仆人去爬山,太阳很毒,晒得大家满头大汗,公主拿出纸和笔,画了一幅画,请她们去找画上的东西。
提问:你知道公主要的是什么?
仆人给她找来的是什么?
画面2:(出示仆人1)这个梳着辫子的仆人找对了吗?公主高兴还是生气?
画面3:公主生气了,拿出纸和笔,又画了一幅画。你知道公主要的是什么?仆人给她找来的是什么?
画面4:(出示仆人2)红裙子仆人看了公主的画,跑回皇宫拿了公主平时最喜欢吃的棒棒糖,跑回来,这回公主该笑了吧,小朋友你说呢?
画面5:公主又生气了,拿出纸和笔,又画了第三幅画。小朋友,大家赶紧帮帮仆人,别再让公主生气了,这公主到底要的是什么啊?
画面6:(出示仆人3)一个胖嘟嘟的仆人看了公主的画,跑到山上拔了一棵松树,跑回来,这回公主该不生气了吧。
谁知公主更生气了,拿出纸和笔,又认认真真的画了第四幅画。小朋友,你告诉仆人,公主要的究竟是什么啊?
画面7、8:(出示仆人4)一个瘦仆人仔细看了公主的画,跑回皇宫,拿了一把伞回来,并撑了起来,小朋友,她对了吗?你猜公主这回是什么表情?
出示公主微笑图:公主笑了,仆人们也笑了。
三、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感受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角度会看到不一样的结果。
提问:
1.故事的题目是什么?故事中的公主是个什么样的公主?
2.一天,公主带了四个仆人去爬山,天气怎么样?(太阳很毒……)公主其实想要的是什么呀?她一共画了几幅画?
3.那为什么梳着两根辫子的仆人会找来蘑菇,蘑菇什么地方象伞啊?
4.那为什么穿红裙子的仆人会找来棒棒糖,棒棒糖又什么地方象伞?
5.那又为什么胖仆人会找来松树,松树又什么地方像伞呢?
6.到最后公主仔细画了第四幅画,是哪个仆人找到了她要的东西?
引导认识伞的功能
1.公主为什么要伞啊?
2.伞除了可以遮太阳还能干什么?
四、小结延伸。
原来伞不仅可以遮挡太阳,还能遮风挡雨,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真是我们的好朋友。
请小朋友回家后再想一想:除了生活中可以跟我们做好朋友之外,在我们的学习中伞还可以做什么呢?
幼儿园中班故事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 理解故事内容,学习用语言表述对作品的理解。
2. 养成安静倾听他人讲述的良好习惯。
3. 懂得讲秩序、遵守纪律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1. 教具学具准备:录像带(拍摄幼儿有秩序地进行活动及各不相让、乱哄哄地活动的镜头)。
2. 木偶:孔雀和八哥的木偶各一,动物角色指偶若干。
3.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八哥,了解八哥的明显特征,知道它是一种善于模仿人类讲话的鸟类。
活动过程
1. 观看录像,引导幼儿说说录像里小朋友的表现,注意引导幼儿发现有秩序和没有秩序的差异。
2. 出示木偶八哥,引导幼儿讲述八哥的明显特征,引出故事主题。
3. 木偶剧表演:八哥问答。幼儿欣赏后教师用启发提问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
①孔雀老师提出问题时,八哥们是怎样回答问题的?孔雀老师能够听清楚吗?
②当孔雀老师听不清楚它们说的话时,八哥们又是怎样做的?
③八哥们去请教谁了呢?
④老黄牛爷爷是用什么办法让八哥们明白了秩序的重要性呢?
4. 再次完整欣赏故事,重点引导幼儿学习故事中八哥的对话。
5. 指偶游戏。请幼儿根据故事中的角色自由选择指偶进行游戏,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6. 活动延伸:词语接龙。引导幼儿注意按次序进行词语接龙。
活动渗透
美术活动:手工制作——好玩的动物指偶;
音乐活动:律动——鸟儿飞。
体育游戏:“击鼓传物”。
情境渗透:把日常生活中有秩序进行活动和没有秩序进行活动的图片张贴出来供幼儿观察讨论。
渗透注意在生活点滴中引导幼儿建立秩序的概念,如洗手能排队等候等。
建议家长帮助幼儿收集八哥的相关资料,引导幼儿了解八哥的特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幼儿的秩序感。
儿童故事:八哥问答
森林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小八哥,他们不仅聪明漂亮,而且都天生一副好嗓子,说起话来 可甜了,大家都非常喜欢他们。
有一天,孔雀老师上课,问小八哥;“ 森林里,你最喜欢的朋友有谁呀?”
小八哥们一听,可激动啦!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说起来:
“老师,我喜欢大象伯伯”
“老师,我喜欢黄牛爷爷。”
“老师,我喜欢猴子哥哥。”
“老师,老师……”
小八哥们都害怕老师不叫自己,都希望把自己的心里话说给大家听。可是老师侧着耳朵,似乎听不清他们任何一个人说的.话。
他们想:“是不是自己的声音太小了,孔雀老师听不见?”
于是,小八哥们把翅膀拍得“哗哗”响,嗓门也更大了一一大得快把屋顶掀翻了。
“老师,我最喜欢大象伯伯啦!”
“老师,我最喜欢黄牛爷爷啦!”
“老师,我可喜欢猴子哥哥了 !”
“老师,让我说,我是喜欢……”
起初,孔雀老师还在仔细分辨大家的话,后来干脆把耳朵紧紧地捂起来,大声说道:“都别吵了!你们啊,最好仔细地想一想,怎么才能让我听清你们的话?我们下午再回答这个问题吧。”
午饭后,小八哥们一起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
八哥妹妹说:“今天老师没听见我们的回答,是不是我们的声音太小了 ?”
八哥弟弟着急地说:“不对,不对,我把嗓子都喊哑了。可她还是没听清我的话。”
八哥哥哥说是啊,平时我们的声音多洪亮多清脆,就是站在河对面的小马都能清楚地 听到我们的问话。今天我们就坐在孔雀老师的身边,她却听不清,该不是她耳朵出了问題吧?
八哥姐姐肯定地说:“不会的,前天我生病,说起话来声音小得像蚊子一样,孔雀老师还是听到了我无意中说的想要吃松子,给我带来了好多松子,我不信她耳朵会有毛病。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去问问黄牛爷爷吧!”
于是,他们就去请教黄牛爷爷。黄牛爷爷正带着孙儿们过独木桥,听了小八哥们的话, 他沉思了一会说:“噢,这里有个小小的道理。” 他指着身后正在排队过桥的小牛说你们看,这么窄的小木桥,要是两只小牛肩并肩地过,会怎么样?”
“桥太窄了,那小牛非挤到河里不可!”八哥弟弟抢着说。
黄牛爷爷又问:“如果三四只小牛一起过桥,又会怎么样呢?”
八哥妹妹连忙说: “恐怕会有更多小牛掉进河里。而且,如果小牛们一起过桥,说不定这座小木桥还会被压塌呢!”
黄牛爷爷捋了捋胡子,笑了,“你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孔雀老师就一定会听清你们的话了”。
果然,下午上课时,小八哥们像小牛过桥一样,一个接一个地来回答孔雀老师的问题,谁也不抢别人的话。
晚上,月亮出来了,八哥们又谈起了白天发生的事情。最后,八哥姐姐说这件事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按秩序走,小牛才能顺利走过小桥;有了秩序,大家才能讲清楚自己的想法,看来,讲秩序真是太重要了 !”
活动分析
本活动选取的故事生动有趣、内涵深刻。为了让幼儿深人地理解故事内涵,教师首先让 幼儿观看录像,让幼儿通过对比,知道秩序的重要性。有了这样的铺垫,再让幼儿听故事、看表演,一方面让幼儿了解了建立秩序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激发了幼儿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同时,故事中大量的对白性语言也能够有效地锻炼幼儿的对话技巧,促进了幼儿全语言能力的发展。活动设计符合中班幼儿全语言教育“学习理解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感受作品的情感基调,能运用恰当的语言、动作、绘画形式表现自己的理解”这一目标。
实施指导
活动重点: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懂得建立秩序的重要性。
活动难点:掌握故事中的部分对话。
活动拓展:可以根据故事的内容制作电脑课件更生动地进行教学。开展“学舌能手小八哥” 知识讨论会,鼓励幼儿将收集到的有关八哥的知识进行讨论 分享,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注意事项
教师要多为幼儿创设对话的语言环境,使幼儿能更好地理解作品。
可以进行情境表演,让幼儿有更多再现故事的机会。
幼儿园中班故事教案 篇10
设计意图:
爱听美妙的故事是儿童的天性,孩子们总喜欢缠着大人给他们讲好听的故事,还喜欢模仿故事中人物的对话、动作,惟妙惟肖地进行故事表演。根据孩子们的这些特点,我设计了《会爆炸的苹果》这一活动。通过这个活动,促进了孩子们的思维、语言、想象等多种能力的发展;激发了幼儿热爱劳动、诚实善良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童话的情节和人物形象特点,掌握词语“好奇、“摇头晃脑、“珍贵。
2、激发幼儿热爱劳动、诚实善良的思想感情。
3、启发幼儿开动脑筋,大胆地想象故事的发展与结局,编构有趣的故事情节。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5、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准备:
1、童话故事课件《会爆炸的苹果》,多媒体电教设备,音乐CD。
2、红苹果一个、红气球一个,狐狸、小猪、小鸟、气球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听一听,引起听故事的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听一听有什么声音?(播放气球爆炸声)你们刚才听到的是什么在爆炸呢?(幼儿回答)有的说是鞭炮,有的说是气球,到底是什么呢?接下来,老师请小朋友们听一个故事,故事的名称叫《会爆炸的苹果》,听完这个故事就知道了。
二、猜一猜,大胆想象故事的发展。
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①②。提问:小朋友,狐狸想吃小猪的苹果,小猪不给它,那它会想什么坏主意来得到小猪的苹果呢?
1、幼儿自由讨论。
2、请部分幼儿把自己想的内容讲给大家听。
三、说一说,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新词语。
幼儿继续观看多媒体课件③④⑤⑥,提问:
1、故事的名称是什么?故事里有谁?
2、小狐狸用什么做了假苹果?(出示狐狸头饰)小狐狸为什么要弄假苹果?
3、它跟小猪怎么说?(学习词:好奇)
4、假苹果和真苹果看上去有什么相同?(出示红气球和红苹果)
5、小猪看到狐狸的苹果特别大,小猪就说:“请你换给我一个苹果吧,我想用它做种子。狐狸很神气,摇头晃脑地说:“那是可以的。(学习词:摇头晃脑)幼儿边说边做动作。
6、狐狸说:那是可以的,不过我的苹果特别大,所以就特别珍贵。(学习词:珍贵)狐狸就说:“你要用好多才能换我一个。
7、小猪用多少苹果来换狐狸的一个苹果?
8、小鸟知道了这一切,怎样揭穿狐狸的诡计?
四、编一编,创编故事的结局。
请小朋友们再欣赏一遍故事,注意听小动物的对话。(播放多媒体课件)
1、引导幼儿创编这个故事的结局。
2、小朋友们故事里的小猪、狐狸、小鸟,你们喜欢谁呢?为什么?你们不喜欢谁?为什么?
小结:小朋友们,小狐狸不爱劳动,还骗别人,它这样做很不好,我们要做一个热爱劳动、诚实、善良的人。
五、演一演,表现故事的情节。
1、引导幼儿创编小猪、狐狸、小鸟的动作。
2、幼儿自选头饰,在老师的引导下听音乐自由表演游戏《会爆炸的苹果》,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利用头饰进行故事表演,学习小动物的对话。
2、将自己编的故事结尾画出来。(提示幼儿编出和别人不一样的结局)
活动反思:
在传统的故事教学中,一般都认为教师应给幼儿一次又一次地完整讲述,才能使孩子们了解故事情节,学会讲故事,特别是对年龄小的幼儿来说,这无疑有其一定的意义,本活动是把故事的前小半部份呈现给幼儿,让他们对狐狸的意图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从各种角度进行分析、想象、推理、讨论狐狸可能会想到的坏主意,这对幼儿的创造思维和想象是一个很好的启发。这种方法充分调动了幼儿的自主性。当孩子们各有各的想法时才把故事的后大半部份呈现给幼儿,让他们通过比较,发现自己的想法与故事中狐狸的想法有什么不同,使幼儿能在自己想象——听故事对比——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向中得到较好的锻炼,思维能力不断地向高一级的层次发展。
本活动的故事课件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声情并茂,大大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整个活动进行得比较顺利,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幼儿园中班故事教案 篇11
幼儿园中班故事教学活动:吃点心
活动目的:
1、耐心倾听别人的讲述,能听懂和理解故事内容。
2、愿意使用普通话讲述故事,并表述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3、学习故事中人物的优秀品质——“分享”,增强幼儿的分享意识。
4、体验分享的乐趣,懂得生活中要学会与人分享,掌握与人分享的方法,逐渐养成与人分享的行为与习惯。
作品内容:
吃点心
魏佳把点心弄丢了。休息时,小朋友都去吃早点,只有魏佳站在一边。
郭良问他:“你怎么不吃呢?”
“我把点心丢了。”
“真糟糕!”郭良一边吃一大块面包,一边说,“到吃午饭还有很长时间呢。”
陶陶问:“你把点心丢在哪儿了?”
“我不知道。”魏佳小声说,把脸转了过去。
陶陶说:“你大概放在口袋里不小心丢的。往后放在书包里。”
可是涵涵什么也没说,他走到魏佳跟前,把一块抹了奶油的面包掰成两半,拉着魏佳的手说:“你拿着吃吧。”
活动准备:
1、不同味道和形状的点心、饼干、糖果等每人两个。
2、故事内容的幻灯片或是图片、图书,根据幼儿园可提供的资源进行准备,争取让所有的小朋友都能看清楚。
3、建议准备:(1)轻松缓和的背景音乐,要适合本故事的讲述情景。
(2)《找朋友》音乐。
(3)轻松欢快的背景音乐,调动活动的氛围。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学习故事内容)
教师可采用的方法(可任选其一):
1.1作品讲述,步步导入。按故事的原有顺序进行讲解,讲解过程中教师要步步导入,并不断提出问题,发起教师与小朋友之间的互动,引导他们发散思维,不断思考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教师可一句一句讲,并适时提问。(提问有助于幼儿思考和理解作品内容。)
魏佳把点心弄丢了。休息时,小朋友都去吃早点,只有魏佳站在一边。
教师:“小朋友猜一猜发生什么事了?”(教师补充或提示幼儿的表述)
郭良问他:“你怎么不吃呢?”/“我把点心丢了。
教师:“这个时候,如果你是郭良,你会怎么做?”“这样做,魏佳的感受是怎么样的?”
……
教师问:“接下来,你认为陶陶会怎么做?”“这样做,魏佳的感受是怎么样的?”
……
教师问:“涵涵为什么会这么做?”“他和郭良、陶陶的做法有什么不同?”“这样做,魏佳的感受又会是什么样的?”
帮助幼儿体会故事的主旨,初步感知“分享”行为,在幼儿已有的经验上增强其对分享的认识和理解。
2.2 情境投射法,描述或创设故事情境,请小朋友回答:“当自己遇到这种情况时,他会怎么做?”将故事中的人物换做小朋友耳熟能详的小动物,对故事内容稍作修整,提出问题,请小朋友展开讨论,并解决问题。举例略。
3.3复习上节所学故事的内容和意义,为本次活动作铺垫。
……
这里主要采用第一种方法,方便快捷,利于幼儿理解和掌握故事内容,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做好准备。
2、讲述部分(学习复述故事内容)
本环节具体步骤:
2.1由教师先进行讲述,幼儿仔细倾听,并记忆故事内容。
2.2教师使用挖词填充的方法,引导幼儿补充故事内容。
2.3教师做旁白,幼儿扮演角色,进行对话和表演。
2.4分组表演故事,鼓励幼儿尝试不同角色,并体会不同角色的心理过程以及分享时的快乐。
2.5分别讲述自己在扮演角色过程中的感受,并对所扮演的角色或故事内容做出自己的评价。
2.6教师再次带领幼儿复习故事内容,鼓励幼儿自己复述故事。
3、分享学习部分(实际感知分享和体验分享)
3.1找朋友
本环节是个游戏,播放找朋友的音乐。
给幼儿发放点心。
幼儿可拿着点心边唱歌曲,边找好朋友,找到最想与他分享点心的好朋友后,坐下与他一同分享自己的点心。
3.2大家一起来
将小朋友进行分组,放背景音乐,发放糖果,进行本组内小朋友之间的分享活动,本组内小朋友的糖果味道或是形状不一样,观察小朋友的行为,对最先进行分享的小朋友提出表扬,并鼓励其他小朋友以这个小朋友为榜样,学习与人分享,体验与人分享的快乐,表达分享时的心情。
3.3我们一起来
与上类似,可采取游戏也可直接进行组与组之间的分享活动。让幼儿体验不同人数和群体分享的感觉,积极说出自己的感受。
3.4寻找自己可以分享的东西。
讲述自己与人分享的经验和过程,教师与幼儿一起提取与人分享的方法,如在日常生活或教学中,告诉幼儿不光食品可以分享,玩具也可以分享,心情也可以一起分享,启发幼儿说出还可以分享的东西以及他愿意和大家分享的东西。
3.5制作分享故事集。
鼓励幼儿回到家中向爸爸妈妈讲述分享的故事,并和妈妈一同收集有关分享的故事,带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一同分享,并讲述故事内容。
4、结束部分
放背景音乐《找朋友》,发放饼干,幼儿可自由活动。
注:尽管是结束部分,教师的工作也不可松懈,教师要观察幼儿结束后的表现,防止一部分幼儿在课堂上为了迎合老师的喜欢做出分享行为,教师观察的任务就是检验幼儿活动中与活动后的表现是否一致,进而检验本次活动的成效。
活动延伸:
作为幼儿园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品行教育,不但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对幼儿实施品德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更要与家长合作,共同努力,以自身为榜样,通过环境创设与提供机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与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
1.家园合作,举行分享活动月,按周举办,主题可让幼儿自己商定,确定每周分享的内容,并参与环境的布置,提高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分享的愿望,巩固分享行为,在生活中愿意与人分享,喜欢与人分享。
2.可设置分享区,每天增加十分钟的分享活动,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3.与家长一同努力,共同监督与督促幼儿分享行为。
幼儿园中班故事教案 篇12
幼儿园中班故事教案:生气猪上天
一、活动目标
1、 尝试用表演的方式表达对故事的理解。
2、 乐意为小动物动脑筋想办法,语言表达清楚完整。
3、 知道生气不利于身心健康。
二、活动准备
课件、小动物头饰(小猪、小猫、小兔、小狗)、自制录音(小动物的笑声与“生气虫”的独白)、“生气蛋糕”一个
三.活动流程
倾听想象→观察讲述→尝试表演→完整欣赏
四、活动过程
1、 利用录音 激趣导入
教师引导语:小朋友,你们听……(播放录音:小动物的笑声与生气虫的独白)
谁在笑呢?他们之间发生一件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听个故事吧
2、观察课件, 理解故事
①观察段一
提问:谁在草地上高兴地玩?他们的歌声、笑声传到了谁的耳朵里?生气虫非常爱生气,看到小动物们这么开心,心里很嫉妒。
提问:生气虫会想什么鬼主意让小动物们生气呢?(请小朋友们猜一猜)
教师过渡语:真有那么多令人生气的事情吗?让我们来看看谁上了生气虫的当?
②观察段二
提问:谁上了生气虫的当? 生气虫想了什么鬼主意让小猪上当?
教师小结:生气虫用生气面粉做了个生气蛋糕,他想让小动物们也整天生气,真是个可恶的家伙。
出示“生气蛋糕”,引导幼儿表演。教师引导语:瞧,这就是那个香喷喷的生气蛋糕,我们来演演这一段。(集体与个别结合)
ⅰ教师以旁白的形式指导幼儿的表演
ⅱ引导幼儿想象并表达角色的语言
ⅲ引导幼儿想象并表演角色的动作与表情
教师提问:吃了生气蛋糕的小猪会怎么样?(启发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说说生气的样子,教师可适当丰富幼儿语言,如火冒三丈、暴跳如雷、气鼓鼓地、气得涨红了脸、气地吹胡子瞪眼睛等)到底怎样?
③观察段三
提问:吃了生气蛋糕的小猪变成了什么?
小猪吃了生气蛋糕竟然成了生气猪,瞧他的肚子气鼓鼓的,越气越大象一只气球似的飞上了天。小伙伴是怎样救他的?成功了吗?结果呢?小动物们在天上会喊什么呀?(救命——)
教师提问:这下可怎么办呢?赶紧想个办法救救可怜的小动物们吧。(幼儿讨论后教师小结并肯定幼儿的想法)
教师过渡语:小动物们听了你们的主意自己也有了好办法。
④观察段四
教师提问:瞧,他们想出了什么好办法?(唱歌)
教师小结:小动物的办法真灵,小猪一高兴,肚子里的气就慢慢消了。大家回到了草地上快乐地游戏,这可把生气虫气坏了,他“嗖”得一声飞上了天,再也下不来了。
3、完整倾听故事
教师引导语:谁给这个故事起个好听的名字?(可选幼儿的题目),让我们完整地听听这个故事。
4、迁移拓展
①教师引导语:故事里的小动物动脑筋想办法战胜了可恶的生气虫。在我们平日的生活中如果遇到了一些生气的事情,你会怎么办呢?(启发幼儿联系经验,师生共同谈谈生活体验)
教师小结语:万一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可以找别人帮忙(如与别人谈谈、请别人出主意、听听音乐缓解情绪等)。多生气了对我们的身体不好,我们要让自己天天开心,这样,生气虫就无机可乘,不会欺负我们了。
②让我们听着音乐开心起来吧!(师生跟着音乐跳起来)
③我们回到教室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表演出来吧!
附故事 生气猪上天
小兔、小狗、小猫和小猪是好朋友,他们在草地上又唱又跳,玩得真高兴。他们的歌声、笑声传到了地下的生气虫耳朵里。生气虫握着拳头说:“哼,我一定要让你们高兴不起来。”生气虫一边生气,一边做生气蛋糕,嘴里还不停地念着:“吧叽嘿,变生气,吧叽嘿,变生气。”生气虫把生气蛋糕悄悄地放在草地上,躲在一边偷偷笑:一会儿,四个小傻瓜全变生气虫。四个好伙伴拿着鱼网正准备去网鱼。“咦,一块蛋糕。”小猪说,“我们四个分着吃吧!”“不行,不行,别人的东西我们不能吃。”小兔、小狗和小猫都这么说。可话音未落谗嘴的小猪已经吃下了一块生气蛋糕。呀,小猪的肚皮鼓起来了,像个皮球。原来吃了生气蛋糕,小猪爱生气了,气得涨红了脸,肚子都鼓了起来。小猪还在生气,肚皮还在变大,一阵风吹来,小猪飘了起来。三个小伙伴赶紧用鱼网把小猪网住。“你们网住我干什么,我又不是鱼,你们这群傻瓜!”小猪尖叫着。小猪还在生气,肚皮还在变大,结果像气球似地飞了起来,还带着鱼网和三个小伙伴。到了半空中,小猪害怕了,他忘了生气,一个劲地叫:“怎么办?怎么办?”小鸟飞来了,它用尖嘴啄小猪的肚皮。小猪被啄得好痒,忍不住大笑起来。小猫说,“咱们一起唱歌吧,小猪听了歌一高兴就不生气了。”他们一起唱起来了:嘿嘿啦,我们是快乐的小伙伴,上天入地在一起……”唱着,唱着,小猪肚皮里的气没了,他们慢慢地降落到地上。“嘿嘿啦,嘿嘿啦……”四个小伙伴又高兴地在一起玩了。生气虫气得“嗖”一下,像火箭一样窜上天去,再也下不来了。
幼儿园中班故事教案 篇13
活动目标:
1.欣赏理解故事《小蚂蚁赶路》。
2.懂得帮助别人能给他人带去温暖和欢乐。
活动准备:图片活动过程:
1.欣赏故事《小蚂蚁赶路》。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猜测故事内容。
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幼儿欣赏。
2.分段理解故事内容。
蒲公英(大石头、花生壳、鹅先生)是怎么帮助小蚂蚁的?
3.讨论故事内容。
小蚂蚁遇到下雨,都有谁帮助了他?
你愿意帮助小蚂蚁吗?为什么?
如果遇到下雨,你会怎样帮助身边的人?为什么?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教师小结:帮助别人能给别人带去温暖和快乐。
4.说说自己怎样帮助别人。
说说自己最想帮助谁?为什么?
用角色表演的形式将自己帮助别人的计划表现出来。
故事:《小蚂蚁赶路》
小蚂蚁在野地里赶路。
不知什么时候,天黑了下来。伴着闪电,隆隆的雷声震碎了满天乌云,雨点噼噼啪啪的落了下来。
蒲公英摇着翠绿的叶子,朝小蚂蚁喊道:"你快钻到我的叶子下避避雨吧!"小蚂蚁感激地对蒲公英说:"谢谢!"便转过身,钻到了蒲公英的叶片下。
雨越下越大,离蒲公英不远处有一块大石头,他对小蚂蚁说:"雨水马上会将你冲走的,快爬到我的身上来吧!谢谢你!"大石头的话让小蚂蚁赶到心里热乎乎的。他匆匆地向大石头爬去。不多会儿,雨水便淹没了地上的花花草草……雨还在不停地下着,眼瞅着就要漫过大石头了。小蚂蚁吓哭了,唉,要是周围有棵大树多好啊!
"小蚂蚁弟弟,你别哭。"一个花生壳儿飘过来,"快爬到我的壳儿里来吧!谢谢你!"小蚂蚁擦着眼泪,爬进了花生壳儿里。
花生壳儿在水面上一摇一晃地漂着,小蚂蚁就像坐在小船里一样……花生壳儿漂到了河边,恰巧与鹅先生相遇了。鹅先生见小蚂蚁在花生壳儿里冷得缩成了一团儿,便说:"快钻进我的羽毛里,我送你回家!谢……谢谢……"小蚂蚁不知是冻的,还是激动的,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他钻进鹅先生那白白的羽毛里,觉得浑身暖暖的。小蚂蚁想,自己一路上遇到了多少热心的朋友啊!要不是他们,自己就别想见到家里的亲人了……
幼儿园中班故事教案 篇14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故事的情节线索和人物形象特点,丰富词语:好奇、摇头晃脑。
2、情感目标:萌发热爱劳动、诚实善良的.感情。
3、能力目标:开动脑筋,大胆地想象故事的发展与结局,编构有趣的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与故事内容相符合的桌面教具一套,苹果一个。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活动教师出示苹果,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你们看见过会爆炸的苹果吗?苹果怎么会爆炸呢?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个故事,名字叫《会爆炸的苹果》。
二、教师讲述第一遍故事,幼儿初步感知故事
(一)教师用动作、表情有感情地讲述故事
(二)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有谁?
2、狐狸的苹果是用什么做的?
三、教师讲述第二遍故事,幼儿深入理解故事
(一)教师边操作桌面教具边讲故事一遍
(二)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秋天到了,小猪种的苹果树怎样了?谁飞来发现了苹果树?它是怎样说的?
2、狐狸看见苹果对小猪说了什么?小猪是怎样回答的?
3、狐狸用什么做了一棵假苹果树?它跑去对小猪说了什么?
4、小猪听了很好奇,什么是"好奇"?
5、狐狸为什么很神气?它神气的样子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说?(学习词语"摇头晃脑")6、小猪答应用多少苹果去换狐狸的一个苹果?
四、幼儿边听故事录音,边学说故事中人物的对话。
提问:故事里的小猪是怎样的?狐狸是怎样的?你喜欢谁?为什么?
五、结束活动:幼儿续编故事
(一)提问:小猪会上狐狸的当吗?小猪怎样才发现狐狸的苹果是假的呢?
(二)启发幼儿讨论可以戳穿狐狸骗局的方法。一种是小猪自己发现,一种是别的动物来帮助。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想出不同的方法。
(三)请幼儿把刚才想的方法编进故事里去,使它变成有趣的故事情节并讲出来。帮助幼儿正确使用句子和词语。
活动延伸
1、延伸至表演区,小朋友利用头饰和其他物品进行故事表演,体验表演的乐趣。
2、把戳穿狐狸骗局的方法画下来贴到美工角。